作者/邓剑
什么是经济危机?150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提到了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和购买力下降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它具有周期性,早期大概10年一次,近年来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短、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读书时学《政治经济学》,书中讲到,社会主义没有经济危机,现在看来,经济危机的产生,与社会制度无关,与经济形势有关,只要有市场经济,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前一段媒体热议万达集团,出现一篇文章《再见,王健林,再见,首富》,快消界巨头娃哈哈也在今年初爆出,2016年比上一年年产值锐减130亿,经济学家指出,自上一次2008年经济危机后,又一轮经济大萧条已经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席卷全球。专家预测,这一次经济大萧条会比2008年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更长,目前经济下滑远没有到达谷底。
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危机,催生了BAT(百度,阿里,腾讯)、蒙牛等小微企业的崛起。经济危机对小微企业的崛起到底是不是难得的机遇?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我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经济危机,小微企业可以说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永远会淹没在商业巨头的阴影之下。想弄明白经济危机是不是小微企业崛起的机遇,先要认清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小微企业相对商业巨头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那么,经济危机时小微企业相对商业巨头有哪些优势呢?
一、只有出现经济危机时,商业巨头“包袱重”的隐患才会突现出来。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包袱重。企业越大,设备越先进,也就越“贵”,折旧越惊人。随着设备日新月异,更新和淘汰速度越来越快。商业巨头设备折旧造成的巨大成本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出现经济危机,社会购买力下降,商业巨头产值严重下滑,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巨大的包袱就突显出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商业巨头花1000万进了一台设备,用了不到5年,出现了更先进的设备,不得不淘汰更新,那么这台设备的平均折旧就是200万/年。不管你生不生产,一年200万没了。
而小微企业,设备折旧成本很小,而对于OEM小微企业,根本就没有设备折旧。
2、人员工资“包袱重”。企业越大,人员越多,而且给薪水少了,都不好意思跟小企业吹牛逼。
娃哈哈有3万员工,按平均4000元/人/月计算不算高。加上五险一金和高管的高薪,一年下来20个亿没了。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没问题,经济危机来了还不好意思裁员,这包袱重不重?别人也许不知道,宗庆后自己肯定门儿清。
而小微企业一年员工工资百八十万足够了,员工还都说你是好老板。
3、负债是商业巨头的最大包袱。我们都知道,前一段万达集团出让了77家酒店和文旅板块90%的股权,售价631亿。王健林辛辛苦苦建的家业为什么要卖掉?原因只有一个,银行催他还钱。每逢经济危机,银行和金融机构银根紧缩,加之国家对房地产、旅游、体育俱乐部等的对外投资加以监管和限制,万达只能忍痛割爱。割肉肯定气儿不顺,难怪王健林在签约仪式上,与趁火打劫的富力地产老总摔了杯子。
即便卖了631亿,钱还不能一次性拿到手,距离欠银行的5200亿,还差很远。
最近仔细研究了《福布斯财富排行榜》和《胡润财富排行榜》,尽管二者有细微差别,但其财富排行榜主要是依据排名者拥有资产的多少进行排名。
我们都学过财务的基本知识: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指你自己的钱,负债是指你借来的钱和欠别人的钱。商业巨头,看起来财大气粗,但很多钱都是借来的。遇到经济危机,银行和金融机构催着还钱,这些巨头的日子就难过了。
而小微企业尽管捉襟见肘,但钱几乎都是自己的(你这样的小微企业,你想贷款,银行根本也瞧不上眼),所以,经济大萧条也好,经济危机也好,跟你关系不大。
以上三点,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商业巨头是背着沉重的包袱在前行,而小微企业是轻装前进,这是我们在经济危机到来时,最大的优势。
二、小微企业的产品,能让你的经销商和终端店获取更大的利润。
一个产品的出厂价格,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原材料成本
B、生产加工成本
C、销售成本
D、管理费用
E、广告宣传、市场费用
F、税金及利润
前面分析过,商业巨头的设备折旧、人员工资巨大,加之广告投入市场费用大,使商业巨头的一线品牌产品出厂价格要远远高于小微企业不知名产品的价格。
另外,知名一线品牌的胃口也大,它想要的利润比小微企业高的多。张瑞敏就曾说过:“什么是知名品牌?只有能挣取超出同类产品平均毛利润以上利润的品牌,才叫知名品牌。”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卖一线品牌肯定比卖你小微企业所谓的“小牌子”、“杂牌子”好卖,这时候经销商也没空搭理你。
但经济危机来临时,整个社会购买力下降,经销商销量严重下滑,他们肯定会主动选择利润高的产品去合作,以弥补他们的费用,这正是小微企业的机会。
三、经济危机给小微企业创造了赢得高段位经销商和供应商合作的机会。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经销商的钱冲,当然首选有广告,有品牌的商业巨头的一线品牌合作,这时候他们没空搭理你。
但经济危机来临时,他们手头也紧,而商业巨头的一线品牌还放不下架子,改不了让经销商“哈着干”的恶习(哈着:东北俚语,让别人求着、低头哈腰之意),仍是高门槛,每个月还有任务量,两个月不打款就取消代理权。也是,经销商不按月回款,商业巨头们拿啥给员工发工资啊?呵呵。
这时,那些经济形势好时,根本没空搭理你的高段位经销商正是你赢得与他们合作的最好时机。关键是你能不能、敢不敢主动出击去找他们合作。
对于你上游大体量的供应商,经济危机来临时,商业巨头的采购量严重下滑,他们也在渴望新的合作伙伴,这给小微企业与他们的合作创造了机会。
四、经济危机,消费者不那么矫情了,更在乎产品的实用性,给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商机。
那些在经济形势好时,什么都要求“高大上”、“白富美”的消费者,在经济低潮时,也有空开始关注“小牌子”、“杂牌子”了。
现在的消费者更在乎产品的实用性,而不像以前更在乎产品广告和名气。这要感谢互联网的电商平台,在电商出现之前,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电视广告的产品,能卖遍大江南北,一年销售几个亿。
而很多小微企业的产品,尽管没有什么广告,但产品品质和实用性相对那些广告满天飞的一线品牌,一点都不差。
10多年前,就瓶装饮用水而言,除了当时广告砸出的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杂牌子水很难卖得动。现在消费者也聪明了,就是一瓶水,你广告再多,不还是用来解渴的吗?
所以,在经济危机来临,大多数消费者都“捂紧口袋”时,给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商机。
经济危机对于商业巨头,是生存。而对于小微企业,是崛起。经济危机,给你提供了与商业巨头博弈的最佳机遇。
经济危机来临,小微企业一定不能等,不能靠,不能在消极中等待经济回暖。因为,等经济形势好转,商业巨头缓过劲儿来,你的机会又没了。
至于在经济危机中,小微企业如何崛起,请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