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张婷婷
肖毓方
1957年生于中国武汉,现生活、创作在北京,独立艺术家。上苑艺术馆驻馆艺术家。
2016 重庆国际艺术季【中国现当代书法30年回顾展】 重庆
2015 “我爱丹青”首届全国中国画展 北京
2015 上苑艺术馆2015驻馆艺术家年展 北京
2015 “五岳新诠释”实验作品展 北京
2015 秋收起艺“A4艺术”作品展 苏州
2015 写画记——肖毓方个人作品展 北京
2015 参与“转山与招魂”行为艺术 北京
2015 七月流火——上苑艺术馆实验艺术展演 北京
2015 纯素之始——M70艺术群体首展 宋庄
2015 诗性之象——2015绘画作品展 北京
2015 2015上苑艺术馆驻馆艺术家"亮相"展 北京
2014 第2届艺术哈尔滨“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 哈尔滨
2014 灵性的脱变—梵尘当代艺术展 北京宋庄
2014 大象之相——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邀请展 北京宋庄
2014 上苑艺术馆历届驻馆艺术家精品展 北京
2014 中国林州第四届当代水墨双年展 河南林州
2014 净行第二回展 中国抽象艺术画廊
2014 超越符箓——肖毓方纸上作品展 北京798
2014 微景致——上苑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上苑艺术馆
2014 行走的时间——纸上作品邀请展 北京
2014 印度30天国际艺术交流 印度果阿
2014 雅昌“天马筑梦”——美术作品展 北京恒基中心
2013 夔风——肖毓方水墨作品展 北京桥梓艺术公社
2013 净行——抽象作品四人展 北京宋庄
2013 出窍——抽象作品七人展 北京798
2013 第十届中韩美术交流展 韩国
2012 《定而不确不定而确》工作室开放展 上苑艺术馆
1012 分形•走线——肖毓方个人作品展 北京
2012 上苑驻馆艺术家年展《一片麦田》 北京
2012 《“象”之内外》2012年抽象主题展 北京
发表过的评论文章:
1、上苑艺术馆驻馆艺术家系列访谈 22篇共十二万字 原载《艺术国际》
2、胡砚绘画的直觉力量 《享悦艺术》杂志2013年第8期
3、说说上苑艺术馆的几位画家 《画说天下》杂志2013年第12期
4、水墨和艺术的态度 《画说天下》杂志2013年第12期
5、《朱鲲的水墨世界》——朱鲲画册前言
6、alone /together七人展前言(艺术主持)
7、程毅的“线”象
8、艺术家的创造力来自于精神的独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届艺术哈尔滨画册》
9、朱鲲水墨里的抽象表现主义 《融邦》杂志2015第一期
10、梁治远绘画的诗性语言 《上层》2015第7期
11、我看陶兴琳的油画作品 雅昌艺术网
策展:
1、加拿大女画家杨子虞个人作品展
2、神话——尹训志个人作品展
3、我、常青藤——李小涛个人作品展
4、颜料的极限——张洪立作品展
5、大象之相——2014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
6、韩伟华当代水墨展
7、刘晓伟个展
8、不期而遇—中国 Renata(波兰)程景燦(美国)作品展
9、根相——滕亚红个展
10、天象无界——朱鲲作品展
11、诡迹——滕锋作品展
12、不装——陈玉培作品展
13、陶兴琳油画作品展
14、万物有灵——李化猛个人作品展
15、山水——张志刚个展
16、刘旸个人作品展
创作者的艺术背景,直接决定其作品的内涵。现在,玩当代艺术的,多数人,从一开始就被扔进了西方文明打造的“主流艺术意识形态”这口大锅,长时间的温水慢炖,好不容易蹦出来,虽然可以擦干身子,但其由里到外,已被煮的烂熟,而这大锅,若仔细探究,装的,不过是一种“犹太审美”的汤而已。
肖毓方的作品,就他的艺术背景而言,来自于华夏文明最古老、最基本的构成体系,即原始的“巫”文化,且纯粹而深厚。他,一个土生的楚地汉子,拥有这个文化背景,再自然不过。自觉或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其“巫”的基因,当是骨子里带的,他常讲自己是一种“直觉”,其实是自觉。
说来说去,还是得细说老肖的艺术中的“巫”元素,即他画中的那份“神秘感”和晦涩的味道。老肖作品中的造型,异常独特,尤其是今年的新作,更有“巫蛊”意味,无形而又成形,是介于一种“动”“静”之间的形态,“巫蛊”在《周易》中,即《随》、《蛊》两卦,实为颠倒对卦,《随》为上兑下震,倒过来,则变成《蛊》的上艮下巽,《随》,动而出,《蛊》,入而止,这就是“动”“静”之间的转化。
老肖作品的“无形而形”,其内蕴,就是这“巫蛊”之卦动静之变,我们看来,自然会觉得“倍然神秘”和晦涩难懂了!但这并不重要,抛掉这些,单从视觉而言,不说这些解读,他的画面,依然很动人,有一种直击心灵的美。即便把老肖放在这“巫”的背景下去比较,仍然显得很独立!
肖毓方不仅仅是洞见到这个时代的内在繁杂面孔,而且还以独特的笔法来呈现,这是另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观照模式,是一种驳杂的玄观:一方面来自于楚国巫文化的那种与万物同体,以及魂魄相互感应的感知方式,因此画面带有一种符箓的文字图像性;另一方面则保留了原始的变形方式,即可能与《山海经》相通的原始诗意直觉,事物都有着动物一般的原型。
但是,有此直觉,还要付之于一种绘画技术,这是他彻悟到中国文字书写性的特点:即,汉字之为文字,有着图像性,还有着姿势性,是对某种混杂变化事态的总体呈现,因此,肖毓方在作画时,把带有巫魅符箓的文字,与事物的图像特征,以及事物可能展开的姿态,内在关联起来,套叠起来,让书写性的笔触或者线条自由穿越,相互重叠。在此混沌状态中,事物都在萌发,彼此延伸蔓延,相互纠结与缠斗,还有着相互传染的生成效果,是一个个可能世界的潜能状态。
艺术家都是应该有态度的,不论是中国过去士大夫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态度;还是象八大山人的那种愤世的、带有一种不合作的态度;还有当代有些作品主题直指对强权政治以及社会现象的不满,等等。都反映了各种艺术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一种体验后的自己的表态。肖毓方就是一个有态度的艺术家,从他的作品里除了有艺术家的修养、表现语言外,更重要的应该是他的独立人格。
他是个独立艺术家,在现实中他不依附于任何组织、流派,一直以独行者的姿态自由地往来于现实与梦幻之间,用梦魇与呓语的、符箓般的形式构筑卡夫卡式的寓言,寄希望揭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普遍困境,致力于探寻灵魂内部的风景,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富有现代主义色彩的精神气质...... 不同的生活态度产生不同的作品,有人说肖毓方的创作具有巫楚诗性智慧在现代性的思想背景下独特的探索灵魂世界的方式。
而我认为他的作品中的那种颠覆符箓系统,是在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之上的,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巫楚文化的背景,更具有萨满的基因。他的符号的意义在他的画面上已经脱变成具有记忆系统的一些序列性灵感,其“超越的符箓”系列承载了他不断吸取危机意识的创作能力,体现了艺术家对自我世界的进一步认识和体验,展现了表象背后真实的多重层面,正是通过传统笔触的熟悉和陌生状态的转化,才更能表现是画家思绪和情绪的流动。
【此文将刊登在财经时尚类杂志《融邦》第二期】